校园原创
深切缅怀宋书贤老院长
发布时间:2015-05-09 15:44 作者:贾林英 来源: 点击次数:9927
不知不觉中,甲午年的清明节来到了。一个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的日子;一个让人壮怀激烈、缅怀前辈的日子。一种无以言状的思绪和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怆缓缓涌上我的心头,让人思绪万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每当清明节来到之际,我老爱在心里咏读唐代诗人杜牧的这段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老爱回忆过去的事情。每当此时,我就很快会想起一位老人。而每当回忆到动情伤感处,常让我眼窝发红湿润,喉咙颤抖哽咽;情不自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我常想起的一位老人,就是已去世整整十周年、我们学院的创始人——宋书贤。他是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的骄傲,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和老院长同事十三年,在我的心目中,他不仅是我的领导,更是学院的功臣,是老区的荣耀。因为在他的青年时代,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祖国的明天,他告别亲人,离开河南豫西的家园,投身于枪声阵阵、炮声隆隆的抗美援朝战争之中。全国解放初期,在我们国家满目苍夷,百废待兴之际,他又义无返顾地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潮中,来到太原参加三线建设,并且为之献出了毕生精力。
“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离岗不离休,革命意志不衰弱,依旧关心国家大事,关注革命老区经济建设。
谁都知道,革命老区曾养育了中国革命,是无数老区人民和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但是由于环境的制约,人才的匮乏,贫困和落后的状况改变甚微。特别医护人才奇缺和流失,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使老区人民一“愁”莫展。老院长宋书贤在长期工作的实践中,对老区这种状况了解甚多,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甚至在梦中都在牵挂着。怎样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区人民的奉献之恩呢?他思考良久,果断下定决心:办学!为老区人民培养急需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医护人才,服务于老区基层群众,缓解和改善老区缺医少药的现象,心灵也会得到一丝慰籍。早在1975年,老院长就在23个大中型厂矿的支持援助下,创办了“新医大学”,为社会培养医护人员1078名,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停办;在他退休后,1991年开办了山西老年康复医院,并成立了“山西康复医学专修学校”。能否在此基础上,成立一所老区人民自己的医护学校呢?老院长处事果断,说干就干。
办学谈何容易?没有国家投资,没有社会赞助,没有办学场所,万事开头难。于是他求贷款、搞集资、打报告、办手续、找场所、议筹划,没日没夜,时间不长,他就瘦了一圈。好在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和周边环境,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专家、教授,得到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关心和支持,几经周折,几经努力,1991年7月,“山西老区医学专修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老区医学院)”宣告成立。
既然是老区医学院,其宗旨就要定位老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护人才。由于学院的办学宗旨同全国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宗旨一致,工作任务相同,学院成立之初,老院长就寻求山西省老促会的帮助,得到了山西省老促会的鼎力支持,1993年中国老促会决定和山西省老促会共管共建山西老区医学院。老促会许多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老干部,时刻关心着学院的成长,他们把目光投向这里,把希冀凝聚在这里。中国老促会第一任会长裴丽生、原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陕西省人大副主任、省老促会会长刘力贞欣然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原山西省委副书记赵雨亭、副省长赵军、原省检察院院长扆耀光、原省高级法院院长赵耀仁,原省军区政委李布德等老领导担任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省老促会部分领导亲自担任学院理事会正副理事长。老院长以他的赤诚之心和人格魅力同每位老领导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主动向他们汇报学院工作情况,倾听他们对学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各位老领导十分关心学院的发展,有的亲自到校视察,深入教室、宿舍,同师生交谈,问寒问暖,在学院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特别是每年招生期间,中国老促会和山西省老促会都要及时召开全国各级老促会招生工作会议,部署招生工作,积极宣传动员,让老区人民知道有一所老区院校。各地老促会接受报名经审查后送到学院。十多年来,每到新生报到之时,学院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有的是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亲自送学生入学,有的是老促会领导派专车送学生报到,东至黑龙江、江苏,西到甘肃、宁夏,南到海南、福建,北至内蒙古,中部的河南、河北,来自全国老区各地报到的新生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鼎沸的场面吸引了媒体关注,现场新闻采访、电视台录像,真是红旗招展,车水马龙。这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凝聚着各级老促会的热情支持,凝聚着老区人民的信任,也凝聚着学院对老区人民的拳拳之情;那种场面不时在我脑海闪现,仿佛如在昨天,历历在目……。
十多年的办学心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93年学院面向全国老区招生,截止2003年,共为全国22个老区省(市、自治区)九个民族培养医护毕业生8600余人,这些毕业生80%以上回到了老区,成为老区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海南省文昌市学生唐英俊,毕业回到家乡后,从基层做起,努力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逐步走上了市人民医院领导岗位。湖北省广水县学生刘红梅,毕业后进入县中医院工作,广水县中医院和县老促会给学院发来感谢信。山西朔州市学生乔建军,学业完成后回到家乡,努力为家乡人民服务,现担任市防疫站领导。92级灵丘县学生白洁,毕业后和丈夫一起回到家乡,进入乡医院工作,由于其医德高尚、技能突出,不久就担任了乡医院院长。据我了解,在海南、福建、河南、江苏等省,学院毕业生中的很多佼佼者在各级医院、卫生局、卫生防疫部门担任负责人;在山西省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县乡医院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学院的几千名毕业生业已成为当地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改善老区缺医少药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事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6年7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老促会会长杨成武老将军亲临学院参加五周年校庆。老将军拉着老院长的手深情地说:“你为老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我支持你!”这就是老领导对老院长情系老区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
老院长时刻关注着老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94年至2002年,他利用暑假,组织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和专家教授,与中国老促会医委会共同组成巡回医疗队,先后赴武乡、榆社、左权、沁源、黎城、神池、五寨、灵丘、五台等老区县农村巡回医疗,为老红军、老八路、老退伍军人、老干部、军烈属及老区人民义诊上万人次,义药34余万元。当医疗队深入到老区乡村义诊义药时,人们并不相信:现在还有看病吃药不花钱的好事?直到医疗队员为众多的患者免费诊疗和无偿给药后,群众非常感动,纷纷称赞医疗队是党中央、毛主席派来的队伍,“老八路又回来了!”1995年巡回医疗队到白求恩战斗过的灵丘县义诊时,一位村民阑尾炎发作,疼痛难忍,医疗队确诊后马上就地为患者手术,当治疗结束后被告知不要一分钱时,患者无比激动,不顾刚刚做完手术的身体和当时围观的群众共同举臂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些生动的场面一次次出现在义诊现场。1996年山西部分地区发生洪涝自然灾害,老院长动员全体师生为受灾老区人民捐款捐物,在省直工委的组织安排下,委派我院附属医院院长冯利民带领医疗队,会同新华社山西分社、省政府外事办等单位,携带捐赠物质、医药用品深入五台、夏县开展救灾慰问、巡回医疗,先后在五台县石嘴、金刚库、交洪口三个重灾乡镇为891名患者义诊治病,免费送药。捐赠物质送到夏县时,县政府委派专人接受并分配给受灾群众,夏县县委县政府将一面书写有“扶贫救灾情意重、风雨同舟一家人”的锦旗赠给学院。这种血肉之情,是学院面向老区、服务老区的真实写照,也是老院长情系老区的实际行动。
在老院长主持工作的十多年间,学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老区学子成长的办学思想,千方百计为来自老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院成立初期,老院长就主持制定了资助政策,对来自老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1992年新生报到时就有80%以上的学生凭县乡村三级证明享受到减免学费20%的资助,受助学生500多名。从此学院每年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资助,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资助体系,对确有困难的学生分别进行部分减免、半免、全免学杂费的资助。十多年间,累计共为2420多名学生减免学杂费686万余元,其中全部减免学杂费的“励志班”学生313名。至于老院长自己私下资助过多少学生,我们无法知晓。只知道他一旦发现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总要想法予以资助。94级中医大专班学生周永贵,来自晋南的一个贫穷山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老院长发现以后,主动用自己的钱为他缴纳学杂费,并且每月给他生活费,直到他毕业离校。周永贵毕业后用学到的知识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并且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开设连锁诊所,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每当别人称赞他时,他总是用感激的心情说:“是老区医学院助我成才,是老院长给了我一切,没有老院长就没有我的今天。”娄烦县学生程晓林,家庭经济特困,老院长关照学院为他免除学习期间所有学杂费,毕业回到家乡后开办诊所,为当地群众服务,后又进入乡镇卫生院担任院级领导。吕梁山区学生周英梅,高考被一所公办高校录取,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回家,无奈之下上山放羊。当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发现后,推荐他来到老区医学院,学院为他免除学杂费,毕业后安排在附属医院上班。当年山西日报以《放羊娃圆了大学梦》为题进行了报道。
说实话,学院创办初期的几年,就是艰苦创业的史话。办学伊时,稳定的教学生活场所成为第一需要,随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租赁的校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校多址的现象。而每租赁一个地方,环境和条件被迫地需要去改造它,从育人的角度又必须去改造它。但是经费紧张,收入甚微,不足以投入。军人出身的老院长没有在此困难面前退缩,他率领全院师生,靠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去改造他、建设它。于是,全体教职员工齐上阵,拆旧翻新、就地取材,清除垃圾,粉刷墙壁、平整操场,垒砌院墙,安装锅炉,修建道路,种植花草……,终于使旧貌换新颜,一个又一个整洁、宁静、花木争艳、鸟鸣成曲的校园呈现在师生眼前。看着艰苦奋斗的成果,大家抹去脸上的汗水舒心地笑了,而感动在心底的是老院长对同志们的关心,每当大家挥汗如雨的时刻,老院长总会送来一块冰糕、一瓶饮料,每次劳动结束后,老院长总会让食堂为大家盛上可口的饭菜……。
“学校无小事,学生无小事”,是老院长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的某一个地方;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下班回家后,他的办公室依然是灯火通明;每当过节或学生举行活动时,他的身影总会在学生中间,欢声笑语溢满现场。食堂、宿舍、教室,时能看到他和学生亲切交谈,或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或嘘寒问暖,听取意见和建议。师生生病,第一个着急的是他;师生有难,第一个伸出援手的还是他。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大事小情,他时刻放在心上,他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他关心学生、关爱职工的行为则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间。老实说,老院长性格较硬,动不动就训人,有时还训得你莫名其妙、难以下台,但是从没人计较,从没人放在心上,恰恰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他和全院师生那种相当融洽的亲密关系,也许这就是我们永远忘不掉老院长的一种心结吧。
……
逝者如斯,弹指十年。在山西老区医学院的基础上,如今已经壮大为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正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征程上奋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人民满意的老区职业学院会昂然屹立在中国职业教育界!
甲午清明,我和同事们陪同老院长的亲人一起来到老人的墓前祭奠。我在心里默默为老人祈祷,为老人祝福!老院长啊,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未尽的事业我们去完成!您的夙愿我们一定会实现!您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